進入5月,國內玻璃(1439, -10.00, -0.69%)市場延續供需雙弱的格局,市場疲態較往年同期更為顯著。
河北正大玻璃期貨部負責人崔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勞動節假期期間河北沙河、華中地區等地的玻璃現貨價格持續下調,企業以價換量效果欠佳,產銷數據低迷,庫存結構分化明顯。上游生產端與中游貿易商庫存高企,下游深加工環節庫存維持在低位,全國浮法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仍處歷史高位區間。市場觀望情緒較濃,“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更是強化了觀望氛圍,下游僅維持“隨用隨采”策略,進一步壓制了現貨價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玻璃行業面臨高庫存、低利潤、需求不振的三重挑戰。
“上游企業庫存壓力尚未緩解,中游貿易商庫存積壓嚴重,直接壓制了價格反彈。生產成本方面,天然氣工藝產線普遍虧損,煤炭/石油焦產線僅有微薄利潤,企業復產意愿低迷。需求端,房地產竣工數據未見明顯改善,深加工訂單不足,市場缺乏持續補庫的動力。”崔彰說。
“勞動節假期期間,玻璃下游需求增量不足,回款慢的問題普遍存在,加工企業選擇性接單,市場情緒偏悲觀。下游備貨意愿低,庫存向上游和中游集中,行業出貨壓力較大。”國投期貨高級分析師周小燕稱。
廣發期貨分析師蔣詩語表示,盡管部分玻璃廠在假期推出“量大價優”政策,沙河地區貿易商小幅補庫,但整體仍以按需采購為主,觀望情緒濃厚。
“目前來看,玻璃深加工訂單同比依然較弱。”蔣詩語稱,根據隆眾資訊的數據,截至4月底,全國深加工樣本企業訂單天數均值為10.3天,環比增長11.2%,同比下滑6.8%,其中項目類訂單可排15到30天,普通訂單可排5到7天,整體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較3月已有邊際改善。
記者了解到,當前玻璃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應收縮與需求下滑。崔彰認為,盡管行業產能持續出清,但需求收縮速度更快,供需再平衡進程受阻。“若后續房地產銷售及竣工數據轉改善,疊加中下游庫存加速消化、供應端冷修產線增加,玻璃價格或逐步企穩。”他稱。
在周小燕看來,若需求低迷態勢延續,行業需通過去產能實現供需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三部門宣布推出一攬子政策,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首套房貸款利率降至2.6%、加快推出房地產新模式配套融資制度等。
周小燕表示,2023年9月推出的宏觀政策曾帶動玻璃現貨市場回暖,期貨和現貨市場補庫情緒高漲,疊加當時供應收縮,玻璃價格強勢反彈。“當前玻璃價格已逼近成本線,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但企穩回升仍需觀察兩大變量:一是宏觀政策落地后實際的需求傳導效果,二是供應端能否出現更多冷修以緩解供應過剩壓力。”她稱。
在蔣詩語看來,短期玻璃市場仍面臨需求收縮與“梅雨季”需求下滑的雙重壓力,若“金九銀十”旺季到來前產能出清加速,疊加需求階段性回暖,玻璃期價才會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