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持續近兩年的上漲趨勢或將結束,目前處在本輪上漲趨勢的最后一個波段,預計該上行波段結束后,棕櫚油價格將迎來一輪下跌行情。
生物柴油政策存隱憂
馬來西亞方面,2024年其棕櫚油產量為1996萬噸,達到了近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考慮到近年來馬來西亞棕櫚樹存在樹齡老化的情況,但同時種植園的生產效率又有所提升,因此預計2025年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大致會和2024年保持在相同的水平。另外,馬來西亞的生物柴油政策目前沒有出現變動,預計棕櫚油的生產與銷售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印度尼西亞方面,在2月末的吉隆坡棕櫚油會議上,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協會(GAPKI)對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的各項數據做出了預估:2025年,印度尼西亞毛棕櫚油產量或從2024的4816萬噸增至5000萬噸;2025年,印度尼西亞生物柴油行業的棕櫚油用量或從1144萬噸增長19%,達到1360萬噸。
從產量數據來看,2025年印度尼西亞毛棕櫚油將增加184萬噸,而生物柴油對棕櫚油的需求會增加216萬噸,二者的差距相對較小。考慮到B40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大概率無法達到預期,因此預計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的增量完全能夠滿足生柴對棕櫚油的增量需求。若B40的執行情況大幅低于預期,那么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的平衡表狀況甚至可能比2024年更為寬松。
數據顯示,2025年,印度尼西亞生物柴油的配額為1560萬千升,其中公共部門(PSO)所分配到的額度為755萬千升,占比48%;非公共部門(NPSO)分配的額度則為805萬千升,占比52%。
202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能源與礦產資源部發布的文件顯示,棕櫚油基金機構補貼機制將僅僅覆蓋公共部門,非公共部門的生產配額并未被納入政府補貼機制范圍之內。這一措施會極大地削減補貼資金,從而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不過,與此同時,這也會使非公共部門的成本增加,其摻混的意愿可能因此而減弱,進而降低生物柴油的生產積極性,使得其對棕櫚油的需求量可能達不到市場的預期,引發棕櫚油市場情緒轉空。然而,1月7日有市場消息稱,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非公共部門展開合作,預計非公共部門80%的分配額度可以兌現。
棕櫚油需求下滑
當棕櫚油價格相對其他植物油價格較高時,將對棕櫚油的需求產生影響。以國際市場上豆棕價差為例,馬來西亞24度棕櫚油的離岸價(FOB)比阿根廷豆油的離岸價高出至少50美元/噸,這種價差已經對棕櫚油的需求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印度方面,印度最近兩年的棕櫚油進口量大約為900萬噸/年,月均進口量在75萬噸左右。2024年12月,印度棕櫚油的進口量為49萬噸,而到了2025年1月,進口量進一步降至27萬噸,這兩個月的進口量接連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同期新低。2024年11月,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量還能達到83萬噸,其進口量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棕櫚油價格過高,這使得印度國內的棕櫚油加工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印度溶劑萃取商協會(SEA)近日表示,印度2月的棕櫚油進口量較1月增長了36%,達到37.4萬噸。盡管2月的棕櫚油進口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仍然大幅低于平均水平,印度貿易商仍在期待棕櫚油價格的下跌。與此同時,由于連續兩個月植物油脂進口量的下降,預計印度的食用油庫存將降至160萬噸,這是4年來的最低水平,市場正期待著印度補充棕櫚油庫存。
中國方面,2024年,中國棕櫚油的進口量與2023年相比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2023年中國進口棕櫚油561萬噸,然而到了2024年,進口量僅為366萬噸,同比減少195萬噸。這366萬噸的進口量創下了近10年的新低。當前,國內棕櫚油的性價比較低,消費量僅維持在剛需水平。從現有的棕櫚油買船信息來判斷,1—4月的進口量低于去年同期,因此,2025年中國進口棕櫚油的數量預計出現下降。嘉吉公司預測,中國2025年棕櫚油進口量或進一步下滑至200萬噸。
歐盟自2015年開始,通過《ENVI報告建議案》來促使棕櫚油退出生物柴油的生產。到了2021年,歐盟又進一步提出能源改革草案,計劃在2030年之前逐步停止在生物燃料中使用棕櫚油。2021年起,歐盟的棕櫚油進口量開始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而且其下滑的速度較為均勻。目前,歐盟每年進口的棕櫚油中,有170萬~180萬噸用于生物柴油的生產。按照2030年棕櫚油完全退出生物柴油生產的計劃來計算,預計歐盟每年減少30萬噸棕櫚油的進口量。若再考慮當下棕櫚油較低的性價比這一因素,那么歐盟棕櫚油的進口量將會更少。
綜合來看,預計2025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會增加200萬噸,這部分增量足以滿足其生物柴油方面的需求。而在印度、中國、歐盟地區,棕櫚油的需求預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鑒于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棕櫚油現貨價格的高位狀態將難以持續下去。
在大豆豐產的背景下,北美、南美、歐盟生物柴油生產沒有出現突出變化,因此,油脂板塊面臨小幅供過于求的局面,整體價格中樞有望下移,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棕櫚油亦難獨善其身。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